蜀椒出武都,由来已久。
亘古通今,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武都花椒品质优良、芳香浓郁、麻味醇正、色泽艳丽的特质。连续多年来,武都在全国花椒主产县中始终保持着“面积第一、产量第一、品质第一、农民收入占比第一”的行业地位。
柏林镇位于武都城区以北的北峪河流域中游地带,正处于花椒种植最佳适生区内。“我们全镇共有21个自然村,其中20个村种植花椒1.6万多亩。”武都区柏林镇市场监管所所长赵云强介绍道,花椒产业已成为柏林覆盖面最广、群众受益最大、认可程度最高的主导产业。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根基和支撑,今年来,陇南市坚定不移走现代山地特色农业发展路子,坚持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精细化管理、品牌化营销。
陇南市委四届十三次全体会议上更明确要求,要加快推动特色山地农业提质增效,重点在品牌培育、标准引领、延链补链、科技推广、市场营销上下功夫,不断提升陇南“麻辣香甜”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
“这几年,我们坚持把抛盘覆膜、施肥灌水、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运用到花椒栽植、管护等环节,开展标准化管理,加大花椒低产园改造力度,开展栽植补植、苗木培育、嫁接改良,从源头保证花椒的品质。”赵云强说。
“今年收成好,我家3亩地的花椒摘了300多斤。”柏林镇袁家坝村50多岁的椒农赵玉兰一边去除地里的杂草,一边笑着说,在她的旁边,花椒树下的辣椒长得红红火火。
一直以来,武都区把花椒产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健全产业扶持体系,强化政策服务,全方位向花椒产业注入新科技和新成果,加大对花椒加工企业及合作社的扶持,并与有关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研究开发花椒系列产品,引导企业从粗加工逐渐向保鲜加工、芳香、麻味素提取等精深加工转变,实现花椒产业的提质增效。
走进柏林镇多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花椒分拣机轰轰作响,两位工人合作无间,对花椒先进行简单粗加工。
“到现在,我们今年大概收购了20万斤的花椒。”多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任丽倩说,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目前有社员156户,辐射附近11个村,517位困难群众。合作社雇佣的工人主要以脱贫户和附近农户为主,加工花椒工人工资最少100元/天。
“去年我们销售了有800吨花椒,销售额1亿多元。”任丽倩说,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方式,合作社的花椒产品主要销往成都、重庆、河北、河南、新疆、陕西等地。“目前,我们的产品都是初加工的,后续我们计划延伸产业链,开发一些深加工产品。”
如今,每年7~8月,作为全国最大的优质花椒生产基地和花椒产品研发中心、商品集散中心、信息发布中心、价格形成中心,武都花椒备受关注。
在位于柏林交通主干道边的陇南市瑞达花椒专业合作社,一打开花椒储存冷库的门,鲜香的麻味扑面而来,“这是我们2019年新建的冷库,可以存储700吨花椒,能减缓花椒色度、麻味素的挥发。”瑞达花椒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寇瑞说。
“这是我们按照海底捞总部要求改建的标准化花椒加工车间,马上就要完成。旁边这些包装好的花椒,是在1688平台上接的单,要发往成都的。”寇瑞边走边介绍。
除了技术,武都花椒的崛起还得益于高效的营销。据了解,依托“阿里巴巴·陇南产业带”,武都区鼓励41家花椒合作社的1688网店入驻“产业带”,借力发展网上大宗散装货交易。许多合作社在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等平台上提供单品供货。
不仅如此,武都区还注重加大市场营销力度,通过成立花椒协会,建设特色农产品交易市场,开展直播带货活动等手段全面拓宽花椒销售渠道。
今年7月13日,中国川渝火锅产业大会暨“陇货入蓉”中国(武都)花椒展示交易会首次进入主销地,实现了花椒从产地到终端市场的精准对接。
“我们很荣幸参加这次交易会,收获颇丰。”寇瑞笑着说,随后海底捞总部等多家企业来到合作社考察花椒产业,达成了合作意向。“原来我们引客来,现在我们双管齐下,更主动地走出去,对拓宽武都花椒的销售渠道,提升其品牌效应,效果很好!”
“我们同时与贵阳老干妈有限公司、重庆德庄等30多家知名终端厂家合作,花椒营销范围遍及贵阳、深圳、台湾、四川、重庆、新疆、昆明、湖北、遵义等地区。去年,销售花椒650吨,相信今年销量会更好!”寇瑞信心满满。
花椒销售市场全面激活,让甘肃武都花椒走得更远,牌子更亮。目前,武都区20多家花椒经销商与海底捞、老干妈、重庆德庄等大型餐饮企业建立了供销关系,稳固拓展销售市场,并通过国际火锅联盟打开了国际市场,约千余吨武都花椒销往日本、韩国、美国、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