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分析 » 正文

凤县花椒:从“麻蛋蛋”到“钱串串”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9-14  浏览次数:130
核心提示:  陕西凤县的花椒麻味十足、椒香浓郁,在扮靓凤县山山水水的同时,也让椒农的生活更加红火。在凤县双石铺镇十里店村的花椒园里,椒农姚来运指着刚刚
   陕西凤县的花椒麻味十足、椒香浓郁,在扮靓凤县山山水水的同时,也让椒农的生活更加红火。在凤县双石铺镇十里店村的花椒园里,椒农姚来运指着刚刚丰收的花椒说:“这些‘麻蛋蛋’就是咱发家致富的‘钱串串’!”近年来,凤县把实施退耕还林与花椒富民相结合,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塑造凤椒产业品牌,2021年全县花椒留存约400万株,年产干椒4000吨,产值高达4亿元。凤县“大红袍”闻名遐“耳”“凤椒鲜,凤椒俏,若辨大红袍,须把双耳找。”这是一首形容陕西凤县大红袍花椒的民谣。“大红袍”与众不同之处在于,花椒果实基部生有两个小瓣,形似一双小耳,人们称其为“双耳朵”,有无双耳便是辨别“大红袍”真伪的主要特征。凤县地处陕西东南部秦岭腹地,位于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线上。全县年平均气温在11.4℃左右,且垂直变化明显,降水集中。冬无严寒、夏无酷热的山地环境造就了凤椒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是我国重要的花椒主产区之一。凤县独特的气候环境孕育了“大红袍”优良的品质,不仅色泽鲜红、粒大肉厚、形具“双耳”、麻味悠久,还富含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其芳香油含量在众多花椒品种中出类拔萃。凤县的花椒栽培历史可追溯到三国时期,至今已有1000多年。到明清时期,凤县“大红袍”已闻名遐迩,享有“中华名椒”和“花椒之王”的美誉。近年来,凤椒还相继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AA级绿色食品”“陕西名牌产品”等认证。花椒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凤县发展花椒产业也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历程。1988年,凤县成立花椒技术推广站,开始在全县有序推广花椒种植,普及花椒栽培管理技术。自2003年起,凤县将花椒富民与实施退耕还林政策融合推进,推动了凤县花椒产业的快速发展。2005年,凤县被命名为“中国花椒之乡”,凤县大红袍花椒栽培系统被认定为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群众栽植花椒的热情高涨,但“拦路虎”随之而来:花椒刺多、落花率高、椒农市场信息滞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凤县花椒产业规模化发展。凤县林业局联合有关部门共同发力,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让花椒产业逐步突破重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针对花椒树体刺多、采摘不便、修剪及人工采摘成本高的难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宝鸡市政府和凤县政府共同建立了凤县花椒试验示范站。经过多年努力,该站培育出适合凤县当地气候、土壤、肥力等条件的优良品种“凤选1号”和“西农无刺”。这两个品种抗逆性强、皮刺少、生长快、结果早,单位亩产量较之前提高17%以上。同时,凤县持续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普及科学种植管理,培养了一批花椒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提升了椒农职业化程度。通过科学修剪、拉枝,花椒的树形、树体逐渐优化,椒果采摘更方便。为有效解决花椒易受“倒春寒”影响导致落花落果、减产甚至绝收的问题,凤县探索出一条“政府+椒农+险企”的保险模式,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支持、依法合规、自主自愿”的原则,逐步推行政策性花椒保险,有效保障了椒农的利益。从2007年开始,凤县将花椒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因霜冻原因已累计为群众理赔1300余万元,最大限度降低了自然灾害对产业发展和栽植户造成的损失。2012年,凤县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建立了全国第一个花椒试验示范站,为凤县花椒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由县花椒产业发展中心牵头,联合花椒试验站、气象局、各镇村、花椒企业、专业合作社建立起花椒防霜冻联防联控机制,及时发布预防措施和花椒气象专报,实时监控气象和温度变化,共享信息,共同应对“倒春寒”天气。为解决椒农信息滞后等问题,凤县林业局依托自动气象站网、格点预报系统等现代化手段,健全产业服务体系,严密监视冷空气活动,通过手机短信、微信、大喇叭等多种方式及时向镇村干部、气象信息员发布低温霜冻预报信息,专人指导农户提前采取霜冻防御措施,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建设花椒信息服务平台,建立了花椒产业信息库,第一时间向椒农发送病虫害防治、实用管理技术及市场销售行情等信息。2017年,凤县大红袍花椒栽培系统入选农业部第四届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2020年,凤县大红袍花椒分别获评“优质气候品质”和“全国乡村特色产品”。2021年,凤县入围陕西省首批特色农产品(花椒)产业优势区。目前,全县留存花椒6.6万余亩,年产干花椒4000吨,建成国家级花椒标准化示范园1个、省级现代农业(花椒)示范园区3个、省级花椒无公害示范区1个,培育“国家5A级诚信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花椒专业合作社78家。花椒映红了好日子凤县椒农姚来运曾是贫困户,妻子患病多年,家中负债累累。2013年,凤县林业局及扶贫干部了解情况后,为他捐款6000元,无偿提供了椒苗和农资,还定期为他进行栽植技术培训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2016年,通过发展花椒产业,姚来运实现脱贫。凤县花椒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魏国银说:“在凤县,像老姚一样依托花椒产业实现脱贫致富的农民有3000多人,户均年收入可达1.5万元。我们还依托花椒试验站,开展花椒种植科学研究,不断培育花椒新种,创新种植模式,开展花椒产品深加工,延长花椒产业链,让更多群众富起来。”如今,仅凤县十里店村,就有花椒园8000余亩,其中挂果椒5000余亩,2021年全村花椒产量25万公斤,产值超过3000万元。凤县不断探索花椒富民战略的深度和广度,延伸花椒产业功能、挖掘花椒文化价值。目前,凤县林业局正在培育集农事体验、农业科普、观光采摘和农家住宿为一体的新兴业态;开展了“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项目建设,建立起农特产品电商服务中心和一批旅游特产展销门店。通过电商销售、网红直播、旅游产品展销推介等方式宣传推广凤县花椒,带动全县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主办单位:达州市苍龙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

蜀ICP备20210058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