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武都区立足独特地域优势,把花椒产业作为群众致富增收的优势产业,依托产业扶持政策,建基地、抓管理、强科技、促营销,使花椒产业实现了粗放经营向科学管理、产品优势向商品优势的转变,花椒产业闯出了新路子、迈向了多元化,成为强区富民的优势主导产业。
突出主导产业 推进规模发展
武都区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在白龙江、北峪河半山干旱区指导群众大面积栽植花椒,建成了万亩基地8处、千亩基地108处,花椒种植覆盖全区37个乡镇(街道)650个村,基地总面积稳定在100万亩、挂果面积70万亩。
2021年,全区花椒总产量达3000万公斤,综合产值36亿元以上,农民人均花椒年纯收入4000元,11万脱贫人口通过花椒产业实现稳定就业。武都区花椒的产量、产值、品质和产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项指标在全国花椒主产县区均处于领先地位。
武都区积极引导扶持农民合作社跨区域、跨行业联合,全区共组建花椒产业合作社880家,贫困户入社率在84%以上。单打独斗的村办合作社组建为联合社,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开展科技研发、精深加工、产品包装,大大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土地资源利用率,增强了贫困户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武都区还将到户产业资金入股贫困村合作社,统一支配,按期给贫困户和村集体分红,切实解决了到户资金分散使用、效益不高的问题。
强化科技支撑 促进提质增效
武都区林草部门联合西北师范大学在石门镇水地坝筹建30亩集大红袍花椒嫁接、优质八月椒砧木苗繁育、武都花椒综合丰产技术示范、武都野生花椒种质资源培育、引种驯化、花椒品种优选等于一体的标准化科技示范基地,为广大椒农提供技术服务,科学发展花椒种植特色产业,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户“双增收”,走出了一条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新路子。
技术人员把整形修剪、绿色病虫害防治、科学施肥等技术运用到栽植、管护各环节,加大花椒低产园改造,开展栽植补植、苗木培育、嫁接改良,每年实施综合管护95万亩,低产园改造20万亩,有效提升了全区花椒综合管护水平。企业在技术指导下,开发出花椒香囊、调和食用油、椒芽菜等五大类20余种系列产品,还与国内科研院所联合开发麻味素提取物,进一步延长花椒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
坚持“双线”销售 提升产业效益
武都引导全区41家花椒合作社的1688网店入驻“产业带”,鼓励发展网上大宗散装货交易。各合作社在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等平台提供单品供货。2021年,全区累计实现花椒产品电商交易额11亿元,带动1.5万余人增收。
在线下,通过连续12年举办花椒节会,助推武都花椒实现产量、产值、农民人均花椒纯收入的大幅提升。为扩大武都花椒产品消费供给,打通销售终端市场,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变成竞争优势、品牌优势,2021年,武都区在四川成都举办中国川渝火锅产业大会暨“陇货入蓉”、中国(武都)花椒展示交易会;2022年,在重庆市举办第二届中国川渝火锅产业大会暨武都花椒展示交易会。节会取得了预期成效,实现了武都花椒从产地到终端市场的精准对接。全区20多家花椒经销商与海底捞、老干妈、重庆德庄等大型餐饮企业建立了供销关系,稳固拓展销售市场。目前,武都花椒远销四川、重庆、北京、新疆、宁夏、西藏、青海等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并通过国际火锅联盟打开了国际市场,销往日本、韩国、美国、德国等国家。
武都区还注重加大市场营销力度,通过成立区级、乡级花椒协会,在吉石坝工业园区建设特色农产品交易市场,指导区内花椒加工、营销企业和合作社通过快手、抖音等平台扩大花椒产品销售,企业、合作社负责人变身“网红”,持续开展直播带货活动,全面激活武都花椒线上消费活力。2021年,全区通过直播带货销售的花椒产品价值2000多万元。
全力推介宣传 增强发展后劲
武都区坚持以品牌化带动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着力做大做强花椒产业,目前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花椒生产基地、花椒产品研发中心、商品集散中心、信息发布中心、价格形成中心。武都花椒荣获首届全国林业名特优产品博览会金奖,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定,首批入选“甘味”农产品公用区域品牌。
武都区政府与中国经济信息社联合编制发布的“新华中国(武都)花椒价格指数”及时、全面、准确地提供花椒市场信息,已成为生产种植、政府监管、贸易决策的有效参考,是全国花椒市场的“晴雨表”和产业发展的“风向标”。“武都花椒”品牌效应和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全面提升。
武都区将持续巩固“中国花椒之都”的美誉,统筹抓好特色农产品品种改良、综合管护、精深加工、产品研发、产销对接,深入实施产业提质增效工程,不断夯实县域经济发展根基,让花椒产业助力乡村振兴。